KK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五月踏青去④|户外相“毽”其乐无穷KK体育
栏目:户外知识 发布时间:2023-05-02 12:25:42

  KK体育当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要求推荐踏青运动时,毽子资深玩家林先生不假思索推荐道。在他看来,这一运动对场地要求较小,对身体协调性要求较高,能个人参与也能多人比赛,不失为打发闲暇时间和锻炼身体的一个好选择。

  毽子,也称毽球,是一项在中国有着多年历史的传统运动。通过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如脚、膝盖甚至是头,使毽子在空中来回接传,对参与者的身体素质有极高的要求。许多人踢毽子是为了好玩和娱乐,这项运动不仅可以让人身心健康,也能提供一种获得友谊的方式。

  不过,林先生练习了一段时间也只能踢五六个。直到有天同样踢毽的邻居大爷看不下去了,指出他的不足,他才意识到自己踢毽的技巧问题多多。“比如我是用一只脚踢毽子,这样就很难控制身体平衡并使毽子保持在空中。我有时候踢得太用力,导致毽子失控飞得过高很难接住。也有我用脚错误的一部分原因,一开始只知道用脚接,但具体是脚背还是脚后跟等部位,我并不清楚它们之间的差别。”林先生认为,小小的毽子看似简单,其实包含了很多技巧在里面。

  在大爷的指导下,他一点点改正脚法、动作,也学习四处走动并使用步法来定位自己和毽子之间的接触。一段时间后,他的踢毽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也感受到身体变得更灵活了。

  多人踢毽子,考验的不仅是选手的基本功,也有队友之间的默契配合度。在公园的空地上,经常可以看到小团队踢毽子的身影。来自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的张艳接触毽球已有数年,这一运动在她的生活中占了很重要的比例。她所在的学校开设了毽球课程。作为校里的毽球运动员,她经常和同学们一起训练、比赛,在锻炼提升自己水平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友情和难忘的趣事。

  今年2月,张艳又有机会来到同一个体育馆,回忆这段经历时,她笑着说:“能够在不同的时间段来到同一个体育馆,之前是以运动员的身份来参加比赛,这次是作为旁观者观看比赛,更能全神贯注欣赏精彩时刻,也有了另一番滋味。”

  她表示,在比赛中,毽球技术的发挥不仅受自身水平和体能状况的影响,还受对手和队友的制约以及赛场心理状态的影响;所以运动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和临场反应能力,学会如何抵抗对手的压力、如何与队友通力协作以及如何及时调整心态。

  要提高毽球技巧,少不了一番训练,特别是以赛促练、以赛促教。“通过大大小小的比赛,提高参与毽球运动的兴致和适应比赛的能力,与此同时培养抗压能力和反应速度”。张艳认为,通过多次赛后复盘总结,对自身水平和队伍凝聚力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

  在一些毽球比赛中,运动员通过抬腿、跳跃、屈体、转身等方式,让毽球在空中飞上飞下,展现了高超的技巧。小小的毽子在他们脚下玩出了各种花样。毽球高手,看起来个个腿功了得。毽球竞赛主要分为单人赛、团体赛、花毽比赛等,其中团体赛的观赏性和激烈程度非常高。以毽球三人赛为例,毽球过网,两侧各三人进行对踢。比赛一般采取三盘两胜制,得分方法为具有发球权方造成对方死球才能得分,新规则为直接得分制。张艳说:“要打出高水平的比赛,无论是对整体的战术配合还是对个人的技术都有很高的要求。”

  为了提高毽球水平,张艳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玩家必须打好基础,踢毽子的基础在于扎实的基本功。练习这些技能可能会重复,所以兴趣和热情是学习的最佳动力。此外还需加强体能训练,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发挥毽子潜能的必要条件。若玩家想要参与团队项目,则需要多方长期的配合和默契。

  总而言之,踢毽子是一项有趣且容易上手的运动KK体育,可以为身心健康带来诸多好处,同时也是结交新朋友的一种方式。无论是个人比赛还是多人比赛,踢毽球都可以提高协调能力、提高反应速度,并增强整体健康水平。通过适当的准备、练习和团队合作,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熟练的毽球运动员并享受这项迷人运动的诸多好处。所以,如果你正在寻找一种有趣的方式来打发闲暇时光,不妨在“五一”假期拿起毽子,踢起来吧!

  1.从基础开始:从练习基本踢法开始,例如用脚背和脚后跟来回踢毽子,专注于保持平衡并保持毽子在空中。2.专注步法:步法是踢毽子的关键,所以练习移动你的脚并为下一次踢毽做好准备,这将帮助你保持平衡并更好地控制毽球。

  4.边看边学:观看视频或观察有经验的玩家,学习新的技巧,更好地理解游戏,还可以向更有经验的玩家寻求指导,他们可以提供有用的提示和反馈。

  5.加入小团队:加入毽子小团队,向他人学习并获得更多练习,这也是结交新朋友并获得乐趣的好方法。

  6.要有兴趣:记得在学习的同时玩得开心,踢毽子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运动,有兴趣更能长期坚持下去。

  除了这些基本技能外,高级的踢毽子技术还涉及更复杂的动作,例如用头或膝盖控制毽子。这些动作需要更好的协调性、平衡性和敏捷性。

  策划/统筹 林本剑采写 羊城晚报记者詹淑真视频 羊城晚报记者詹淑真责编 梁劲松

HTML地图 网站地图